国家林业局政府网7月1日讯从伐木人到种树人、护林人。转型,让大兴安岭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一个崭新的未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执笔者果断出手,大胆着色,在8.3万平方公里的巨幅画卷上挥毫泼墨,层层点染,勾画出一幅风采卓然的七彩画卷。在这张新经济蓝图上,横扩纵拓的大思路、产业转换+产业延伸的复合型模式,构建起鲜明的主体骨架。面对机遇与挑战,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亿元,增长2%,与全省经济基本实现同步发展;全口径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5466万元,增长16.5%。
林区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大兴安岭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1.3亿立方米,产量最高时约占全国的1/4,上缴利税78亿元。截至去年年末,全区经济总量已由1997年的30亿元增加到162.3亿元,人均GDP达到了31862元。
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地委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围绕推进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加快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绿色矿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接续产业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已经初步建成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社会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林区。然而,过度采伐虽使经济总量快速上升,但资源趋于枯竭。
让大森林休养生息无疑是一个重大而正确的决策。于是,从停止采伐那天起,巩固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地位和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成为大兴安岭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由木材生产向资源管护和森林培育转变,林业企业职能由生产经营向公益事业转变,林区经济由完备的森林工业体系向多元的生态经济体系转变。一系列转变,对林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林区群众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模式产生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影响。
6万名林业职工面临分流、转岗;今年将减少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8户木材精深加工企业面临停产或半停产,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缩减16.7%,影响全口径税收收入在7000万元左右。危机与挑战接踵而至,但林区干部职工群众处变不惊,对国家将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林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为转型已奠定良好基础。林业企业生产职能全面转向资源管护、森林培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五大任务,建立起以资源管育为主的新型生产组织体系,调整林业生产组织结构,创新森林经营机制,实施了中长期周期性森林抚育经营规划。
同时,发挥森工采运产业优势,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战略,扩大境外采伐规模,力争在境外再造一个大兴安岭,并加大了对俄木材进口力度,满足区内林产工业原料需求;立足长远兼顾眼前,积极稳妥推进贮木场转型,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仓储中心,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推动贮木场全面转型,组建优势企业集团,拓展林业企业增收渠道,推进直属企业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做大做强神州北极木业、国林矿业、国林旅游、境外采伐四大产业集团,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组建优势产业和投资公司,拓宽企业投资经营实力;妥善分流富余职工,实现全民创业与增收致富相统一,从森林管护、营造林、基础保障三个渠道吸纳富余职工,从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三个层面引导富余人员就业,依托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就业指导三个环节提高择业能力,确保职工有岗位。据统计,去年全区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79.5万公顷、5.53亿立方米、81.37%,分别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增加31.04万公顷、3978.51多万立方米,提高3.72个百分点;林地面积由2012年年末的799.33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808.51万公顷。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2.9亿元,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7亿元,分别增长27%和35.8%,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职工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1.9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86%,城镇集中供热率、主次干道硬化率分别达到67.6%和100%,建成区绿地率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35个乡镇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去年,林业企业在岗职工月人均增资117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资239元。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2.6%、24.6%。
林下经济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林下经济五大产业2013年度实现产值总计31.21亿元,完成年初计划30.09亿元的103.7%。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本文来源:开云登录入口-www.tk934.com